网站图标

WeiqiOK.com

 
 
 

首页』  『新闻』  『题库』  『布局』  『谱度』  『猜局』  『教程』  『赛事』  『视频』  『自助』  『会员
论坛』  『服务』  『模板』  『定式』  『查谱』  『研究』  『名局』  『棋手』  『资源』  『上传』  『汇款

王汝南:应先生眼光独到 钻研围棋精益求精

此新闻(手机节流版)来自【新浪网】,原文地址为:http://sports.sina.com.cn/go/2017-10-18/doc-ifymviyp2289885.shtml
王汝南资料图

 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 王汝南八段

  应老先生是很有眼光的,从经济的角度,他不是只拿现金成立基金会,在上海他规划建一座应氏大厦,并坚持修造价很高的两层地下车库,既达到了围棋教育的目的,又能持久。正因为老先生有这样的眼光,才为基金会的运作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  过去应老先生有个半开玩笑的说法:赚钱的事情容易,我十分之九的时间都用来搞围棋,只有十分之一在赚钱。有人听了不以为然,但是我觉得,他的精力、时间是否真的这样分配先不谈,最重要的是他对围棋有一颗敬畏之心,觉得这项活动并不简单,要认真才能搞好。我一直是从这个方面来理解的,而不是去羡慕他赚钱的本事。

  他从小就对围棋有不舍的感情,从家乡到上海,再到台北,利用自己的条件在台北做了很多推动围棋的工作。后来搞规则,也是对围棋热心的一种表现,本来规则应该是棋界的人自己的事,但他作为爱好者去钻研,下了很多功夫,精益求精,体现了对围棋的眷恋。从学术的角度大家对规则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、不同的解释,具体某一条某一条不是不可以去议论,但我主要讲他的精神,如果我们的棋界同仁干什么事都能有这样的精神,那一定能干得好,下棋也是一样。

  创办应氏杯我想也是这样,虽然是由规则起因,但主导思想还是希望围棋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家的重视。当然,当时中日擂台赛已经开始,他看到了大陆人口和围棋爱好者的基数,很多地方在培养小孩下围棋。他办比赛一方面是推广规则,另一方面很希望中国棋手特别是聂卫平拿冠军。他把吴清源老先生请出来当裁判长,也反映了他的眼光,对两岸来说,吴老先生是共同的围棋符号。

  1996年,他请我带着邵炜刚、刘菁、周鹤洋、常昊、罗洗河、王磊六个孩子一起去台湾,当时他们还没有上一线。老先生对这些孩子很亲,第一知道他们将担当重任,第二他知道大陆培养孩子的体制管用,第三这也有利于促进台湾围棋的进步与青少年围棋活动的开展。

  和应老先生接触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具体的,但综合起来,都能感觉到他很有眼光。

  我们的合作也有过一些碰撞,第二届应氏杯的时候在江铸久、芮乃伟的参赛资格上出现了一些问题,这并不是针对个人,而是理念上的一种差别。老先生搞比赛的时候,为了避免两岸之间复杂的事情,参赛的人都以城市为名义,他觉得这样简单一点。但有一点与我们社会主义的理念不一样,我们讲集体主义,讲单位、团队,体育比赛都不仅代表个人。而他的理念是“我请客,我想请谁就请谁”,当然这也是在有矛盾的时候才这么讲。如果像吴淞笙代表悉尼那样,江铸久代表美国某个城市参赛也可以,但如果代表太原的话,就必须要通过我们。你可以提你的要求,我可以按你的要求去办,但不是你指定谁去就谁去,主要是这一点有差别。不过在整个过程中,双方都尽量往一块去走,我所知道的是,一直到最后老先生都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,仍然叫沈君山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挽救,他觉得应氏杯不能缺少大陆的棋手。后来,大家共同为了围棋的发展,矛盾自然都可以化解。

  老先生还有一点我觉得很不容易,他在两岸纷争、政治渲染的情况下,对我们老一辈的领导人毛泽东、周恩来、陈毅等都怀着非常尊敬的心情。一开始接触的时候,他就讲毛泽东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了不起等等,很有独立的见解。在两岸关系没有解冻的时候,能来北京办比赛,令人钦佩。后来上海基金会办的全国业余比赛就名为“陈毅杯”,他的儿子也是按照他的意愿去做的,还在各地建立了陈毅爱心围棋教室。

标签: 应昌期王汝南围棋应氏杯

相关阅读:

加载中,请稍候...

推荐阅读

加载中,请稍候...


声明:该新闻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,本站仅为方便广大棋友阅读、检索使用。     粤ICP备11025915号
有任何意见和建议,请【联系我们】,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六 9:00am - 9:00pm,联系电话:0755-83857813   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