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 找借口安静
原址:https://digital.asahi.com/articles/AST8Q4366T8QUCVL023M.html
原题:‘名人にならなきゃいけない’趙治勲、苦しみ抜いてたどり着く境地
摘自:朝日新闻
作者:大出公二
翻译和整理:找借口安静 已到鹿儿岛
8月26日开幕的围棋名人战七番棋将迎来第50期的里程碑。历代达到这一巅峰的名人头衔的共有13人。夺冠次数最多的赵治勋名誉名人(9次名人)就围棋的剧烈进化及随之而来的课题,以及对本期对决的期待发表了看法。
里程碑的名人战——超越AI传递的艺术
名人战由朝日新闻社主办,已经半个世纪了吗?当时棋手们都非常兴奋啊。奖金也大幅提升。从那之后,AI的登场,使得围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。
德川家康提倡围棋,给职业棋手发俸禄。从那以后,围棋一直被认为是高尚而有品格的东西。虽然它是争胜负的游戏,但同时也带有某种艺术性。业余爱好者以围棋为兴趣,也是一种可以自豪的事情。
然而这种艺术性,因为AI的出现,正在变得模糊。因为AI实在是太强了。
这次的名人战是一力(一力辽名人)和虎(芝野虎丸挑战者)的对决。两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,但无论如何都重叠着AI的影子。
他们通过AI进行了极为深入的学习,受到了极大的影响。过去,如果是优秀老师的弟子,会觉得很自豪。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说是AI的弟子。
以前围棋没有“神”,所以谁最强其实不确定。当然胜利者就是强者,但即便获胜,也可能有人觉得“这个人的艺术性不足”。相反,即便输棋,也可能有人承认“这个人的艺术”。
围棋的十个要素中,胜负可能只占一两分,其余还有精神性、艺术性等,各种因素相辅相成。可是随着AI的出现,这些东西都逐渐崩塌了。
在我那个时代,没有AI,要变强绝非一日之功。从小修炼、不断积累,这样一来才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棋风。会有“这里我一定要下”或者“这里无论如何不能下”的心理纠葛。
但现在哪有时间说这些傻话了。AI直接会给出答案。
一力和虎是天才。我绝对赢不了他们。如果说高尔夫,我对松山英树或老虎伍兹,打一百次可能还能赢一次,偶尔打出一杆进洞。再差的人也有胜利的机会。
可对一力和虎,就算下一百盘也赢不了。大家虽然都从AI学习,但他们不是盲目接受,而是能够在自己心中消化。和我所经历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。
不过,围棋的本质,正如德川家康当年所感受到的那样,现在也没有任何改变。即便AI说应该下在这里,如果能坚持“我就要下在这里”来想法,那是极为困难的事。尤其是在现在。而从一力和虎的棋中,能感受到这种东西。这是了不起的。
对这次名人战的两位的期望?就是全力以赴。这是棋手的本愿。要下出最好的棋并赢棋,即便输了,也要尽全力。
也许能真正理解棋局内容的人,全世界也就寥寥几人。但仍会有某种气息传递出来。
名人战是一盘棋下两天。与其他大多数一天下完的棋相比,痛苦程度完全不同。
我个人是喜悦少、痛苦多。第一天晚上脑子里全是棋局,完全睡不着觉。有时靠酒精,甚至带着宿醉对局。局后吐过也有过。
但是我如果不逃避,彻底拼尽全力去下,就能超越胜负,获得一种很爽快的感觉。
“名人”对我来说是NO.1的称号。不仅仅是胜负,还需要全面的东西。这就是我的感受。
6岁赴日,父亲的叮嘱
我自己没有记忆,但据说6岁从韩国来日本时,父亲叮嘱我“要成为名人”。也就是说,要成为世界冠军。正因为当时日本的围棋是压倒性的强大。
6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理解这种话呢?只是听说我的师父木谷实九段曾对周围人说:“这孩子要在10岁前定段(成为职业)”。结果没能实现。等到那个年纪时,我已经明白名人的意义了。
为什么我要从韩国被送到日本?原来就是为了这个。那时才第一次感受到“名人是最高的勋章,这就是我来日本的目的”。
但现实中却屡遭挫折,很痛苦。
有一次甚至想到去华严瀑布寻死,独自坐夜车前往,但天黑后害怕了,就返回了。正是在那种时刻,“名人”这个词深深刻在心里。
必须成为名人。这是我的使命,强烈的感受到这是我不得不完成,必须完成的事。
11岁定段,24岁首次挑战名人,战胜大竹英雄老师成为名人。此后也获得了本因坊、棋圣等头衔,下过许多七番胜负,但对局内容几乎没有印象。
唯独首次挑战大竹老师的第1局记忆犹新。第1次七番棋,第一天就输掉会很难看。结果下出了一盘好棋,心里有了可以在名人战中和对手抗衡的安心感。想到能坐到这块棋墩之前经历了多少努力。
在整个系列赛中,其实已经有了超越胜负的心境。围棋并不只在对局那一刻,而是在对局之前的努力。只要努力过,就能怀着这种心情去下棋。结果是全身心投入,成了名人。
不过,那时也有落差。心里觉得“原来就这样吗”,难免有些寂寞。
脑海中描绘的“名人”形象要宏大得多。我清楚自己还不够格,没有下出那种棋。连续剧的话可能就到此结束了,但现实中还得继续下棋。
成为名人后,我被邀请去韩国,接受总统勋章。但几乎没有什么印象。
唯一记得的是,和妻子坐头等舱飞往韩国,起飞前她没喝完的果汁,在飞机起飞时洒了出来,弄脏了她唯一的体面衣服。我当时特别担心这件事。其他什么都不记得了,也不记得后来怎么处理的。
存在本身就是奇迹
七番棋一盘棋要下两天。这是一种痛苦的事情。因为这不仅是棋力的问题。比如30秒一手的快棋,可能棋力就是一切。
但两日制则不同,不仅是棋力,还包括体力、精神力等等,是综合力的比拼。和一日制的棋完全不同。
我个人的感受是痛苦多于喜悦。没有觉得快乐过。输棋的悲伤比赢棋的喜悦更大。
即便如此,成绩还不错,大概是因为很适合我。痛苦中反而能激发力量。
马拉松也是如此。跌跌撞撞冲过终点,倒地不起。我喜欢这种感觉。就那种结束后全身精疲力尽的感觉。
但两日制的对局,除了日本,世界上没有别的地方在下。过去甚至还有多日制的对局。这是从江户时代延续下来的传统。但我认为今后应该与世界接轨,改为一日制。现在世界上,3小时是最长的,1小时很普遍。
过去世界大赛日本是压倒性的,现在世界冠军多在中韩,这或许也和日本仍然重视两日制有关。
一力去年获得了世界冠军,虎、井山(井山裕太王座)也都不逊于那些世界冠军。但两日制与一日制完全不同,大脑运转方式完全不同。
围棋不是日本独有的,全世界都在下。我们应当朝世界去。柔道也是如此,普及到世界,就连现在法国都说“柔道是我们的东西”。
围棋的美妙,无论AI还是谁,都永远不会改变。要发展它,日本围棋也必须向世界开放。
棋子在棋罐里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,但一旦放在十九路棋盘上,有的会闪耀,有的会腐烂,全凭个人能力。这样一种游戏的存在,本身就是奇迹。
我个人喜欢七番棋,但外国人会愿意两天来下一盘棋吗?绝对不会。
名人战也应该改为一日制,不仅限于日本,还要邀请世界棋手,办成世界冠军赛。那不是很好吗?
去年年底,我做了直肠癌手术,造了人工肛门。没有生命危险,酒也戒了,身体状况不错。只是围棋方面,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不体面的棋。
也想过干脆不下了,每天打高尔夫、唱卡拉OK,但是这样真的快乐吗?我反而觉得,正因为有痛苦,才有生活的希望。
特别是得了癌症以后,更加觉得明天会怎样都难说。现在的标准是:继续下棋是否让我更幸福,还是不下棋更幸福。
现在的答案是:下棋让我更幸福。所以我还在继续下棋。